2017年我買了人生的第一台 MacBook,到這個月剛好滿三年。 現在 macOS 已經完全取代 Windows 或 Ubuntu,成為我工作和日常主要使用的電腦。

簡單紀錄一下三年來累積的心得:

  1. TrackPad:「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」

    不知道為什麼,觸控板這個感覺並不是特別複雜的裝置,Apple 就是硬是做得比別人好用,說是海放所有筆電應該也不為過。

  2. 蝶式鍵盤是個悲劇

    鍵程短又容易卡塵故障,Apple 近年最為人詬病的設計之一。敲過 2019 Macbook Pro 的剪刀式鍵盤後,我更覺得蝶式鍵盤應該被淘汰了😅

  3. 要用到 Cmd 的快速鍵都不好按

    我習慣用「標準」姿勢敲鍵盤,也就是準備動作時雙手食指分別放在 FJ 鍵上的打法。 每次要按 Cmd + [a|x|c|v|f] 的時候我得把大拇指往內凹到 Cmd 的位置。極不符合人體工學,失敗!

  4. Unix-like 系統就是讚

    身為一個軟體工程師,平常使用 ssh 遠端工作也是很合理的。當初之所以決定換電腦,其實就是因為受不了 Windows 又醜又難用的命令列。我還是比較習慣用 Unix-like,在 Mac 上有原生支援,很讚。 (在 Mac 之前,我還有用 chromeOS 工作過一段時間,後來因為效能不敷使用才轉手給 @fff)

  5. 特殊規格不好賣

    2018年公司要我寫 iOS App,配給我一台 Mac。因為自己的 Mac 被收在櫃子裡沒使用,所以想趁價格好時把它賣了。 沒想到乏人問津。後來想想應該是 13” 升級 i7 和 16G 的規格太奇葩,用相同的價錢大家應該寧願去買新的或是二手 15” 吧。

  6. iPhone + Mac = ∞

    iPhone 和 Mac 的連動真的做得很澈底。剪貼簿、WiFi 密碼、自動 WiFi 熱點連線、網頁密碼、Safari 分頁、AirDrop…各種共享功能,讓你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,真滴讚👍🏼

  7. MacBook 16” 災情

    今年公司配了一台 16” MBP,結果遇上災情,只要接上電源使用就會 kernel panic 直接關機。 上網搜尋,嘗試各種軟體解法都無效,最後更換主機板才解決這個問題。完全打破我對 Mac 系統穩定性的迷思。

  8. 要買 AppleCare

    這個月我自己的 13” MBP AppleCare 到期了,雖然使用上沒什麼問題,我還是帶它去給 Apple genius 檢查了一番。 沒想到檢測後 Apple 免費幫我更換螢幕、電池、主機板含鍵盤,要價台幣四萬元。當初購買 AppleCare 花了8000多,覺得划算。